浅谈犊牛育肥
发布时间:2016-08-17 来源:荷斯坦网
一、概况
对于大多数奶牛养殖场来记,公牛犊从一出生就被卖了,原因是饲养公牛犊不合算。这些公牛犊被贩子们收购后大致有两种去向,一是被拉到屠宰场抽血后,犊牛肉打成卷出售,皮张也被利用;二是被卖到个体或小型养殖场进行育肥或拉架子饲养。本文就对第二种去向作一些探讨。
不论当时育肥还是拉架子育肥,首先要保证犊牛的成活率,否则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使养殖者的辛苦付诸东流,据笔调查,大多数的初生公牛犊吃不上初乳或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原因有二:其一原卖主不能明确犊牛的去向,因为抽血处理的犊牛是不允许喂奶的。其二原卖主既已确定该犊牛在处理之数而漫不经心。可想而知,这些被饲养者购买的公牛犊由于后天免疫缺乏而疾病增多,成活率下降的约60%左右。主要疾病是犊牛腹泻,其次是犊牛肺炎,而牛场饲喂初乳的母犊成活率达97%。例如某个体户拉架子育肥犊牛10头,成活5头与其相近的牛场母犊170头,成活164头,饲喂条件个体甚至优于牛场。
二、犊牛集中育肥是处理剩余鲜奶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倒奶现象严重,使得相当数量(近一半)的奶站停止营业,奶站停业后养牛户的选择有三。一是干脆处理奶牛;二是用鲜奶做奶制品;三是购买公犊育肥或拉架子育肥,即无草场(或禁牧区)的搞犊牛育肥,有草场的(非禁牧区)搞拉架子育肥。第一种选择使多年辛苦打拼购买选育的奶牛推向被屠宰的边缘,多年的辛苦白费了,等于承认多年从事的养牛业是一个错误,面临着另谋生路的尴尬境地。第二种选择虽可以消化剩余鲜奶,但受生产规模,市场状况的影响,受食品安全法规的制约。唯有第三中选择具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二次规模投资创业,增加收入的优势,但是如何提高犊牛的成活率是这一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几点建议
1. 新生犊牛单圈饲养
从犊牛出生到断奶应单独饲养在同一栏内。其优势有:
(1)可有效避免犊牛间互舔,减少接触,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单独饲养使运动自由,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可提高犊牛的体质和抗病力。
(3)能确保每头犊牛的进食量,避免抢食而造成过饱或进食不足现象。
(4)便于发现病犊,以便及时治疗和观察,同时能起到隔离病犊的作用,便于消毒,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5)一旦某单元被病原菌污染,由于小圈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更新。
2. 未发病时提前给药,预防犊牛腹泻
(1)吡哌酸,内服。每次0.5g,每日三次,连喂3天。
(2)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100ml。
溶液配方:氯化钠5.0g,磷酸镁1.0g,葡萄糖酸钙2.5g,氯钴8mg,硫酸锰10mg,硫酸铜15mg,硫酸锌10mg,再加蒸馏水100ml。
3. 加强对腹泻病犊的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及时治疗病犊要注意的事项
(1)抗生素的使用,应避免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
(2)补充水和电解质后,补液量要足,每日3-4次,每次量1500-3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
(3)适当补碱,提高碱贮。每次补充5%NaHCO3150ml。
(4)补液时应加1.1%氯化钾100ml,以解除犊牛低血钾症。
(5)腹泻牛犊血稠,静脉收缩,补液很困难,应选用12号针头为宜,可减少操作难度。同时避免过细针头堵塞,过粗针眼血液外溢现象的发生,对于操作不熟练,找不到静脉者,可切开颈部皮肤找出静脉,准确地将针头扎入补液。
4. 预防腹泻的最好办法是,尽量创造条件,使得犊牛吃上2~3天初乳。
5. 饲喂犊牛时做好四定,即:定人、定量、定温、定时。
定人就是指,饲喂犊牛的饲养员要固定,不要经常换人。
定量就是以犊牛的日龄为参考相对固定的饲喂量。
定温是指乳的温度接近体温,更不能忽高忽底。
定时是指饲喂时间要固定,以犊牛全部有食欲但不能过饥为宜,过早饲喂犊牛,上次的还没完全消化,过迟则犊牛饥饿过度出现抢食行为造成误入气管现象,导致异物性肺炎的发生。
6. 代乳品的使用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真乳的饲喂量,逐步增加代乳的饲喂量,并观察粪色,切不可饲喂过量。
7. 对已发现腹泻的若是病原性的要区分是何种菌或病毒,若是消化性的则应选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
8. 犊牛舍要经常消毒,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密切注意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白喉、肠毒血症、肺炎链球菌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紧急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以防传染其它牛。及早注射疫苗,预防为主,防治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