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便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发布时间:2016-08-17 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据报道,想要减少对虾肠炎和白便发生,就必须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和粪便,维持良好水质,这就对饲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虾业的“白便”困扰
通常对虾养到30-40天时,很多养殖户, 尤其是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工厂化、高位池和小棚的养殖户反映对虾白便现象严重。前些年对虾白便现象只在两广地区出现,2013年蔓延到了海南、浙江等地,再后来全国各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几乎都受到白便问题困扰。特别是今年,两广地区在对虾放苗不到一个月时,就爆发严重的白便情况。发生白便初期只是少数虾吃料减慢,摄食减少;随后越来越多的虾不吃料,水面细长、带粘性的白便增多;病虾肝胰脏萎缩,出现空肠,接着陆续死亡。
其实对虾白便是肠炎的一种表现,可以肯定的是,饲料品质与对虾肠炎及白便的发生息息相关。难消化或腐化的饲料会极大的加重肝胰腺和肠道的负担,导致对虾容易犯肠炎,产生白便现象。此外,劣质饲料会加剧水质恶化,进一步引起对虾应激反应,降低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因而容易被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侵染,引发诸多并发症。
因此,摆脱对虾白便的困扰需从预防入手,保证饲料品质是预防的关键。
二、硬颗粒料对肠炎的影响
目前,一般对虾养殖所使用的硬颗粒饲料熟化度都不够,淀粉熟化度仅约75%,对虾消化吸收差,给虾的消化系统造成相当大的负担。这就好比是长期给人吃夹生饭,很容易肚子疼,犯肠炎。
另一方面,因为硬颗粒料吸收效果不好,对虾摄食硬颗粒料后排出的粪便含氮、磷、钾等元素多,此类粪便在分解过程中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有机酸等,既毒害对虾,又严重影响水质。粪便中其他一些没有被分解的有机物沉到水底,形成大量淤泥。淤泥过多,细菌易大量繁殖,疾病就容易暴发。特别是在工厂化、棚虾和高位池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多,残饵和粪便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
此外,采用一般制粒工艺制成的硬颗粒饲料粘合度不足,入水后容易散开,再被水一泡就容易腐化,对虾摄食变质饲料后也容易患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