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饲养技术管理要点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08-05 来源:荷斯坦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已经成为当前养殖模式的主流与方向。TMR饲喂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下面就TMR管理要点做一下探讨。
原料的准备
1.精饲料的准备。根据不同群别生产性能合理的设计精饲料配方,一般可分为泌乳牛配方、干奶牛配方、育成牛配方、犊牛配方,若生产条件允许还可细分高、低产牛配方、围产牛配方。定期对精料原料指标测定化验,及时修订配方。对精料加工人员培训,按照配方要求数量准确添加各种原料,粗粉各种谷物类饲料,有条件的建议对谷物类饲料做压片或膨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消化率。按照精料设备的操作要求把各种原料搅拌均匀,特别注意矿物质、维生素和添加量小于2%的原料的混匀。
2.青贮饲料的准备。青贮占日粮的比重大,其质量的优劣对整体日粮的影响非常大。腊熟期收割,防止二次发酵,长度以1~2cm为宜。避免混入塑料、泥土、砖块等杂物,尽可能缩短青贮制作时间,做好压实封窖工作防止霉变。
3、干草准备,干草的水分应低于18%,有条件的可做预切碎后在搅拌,可节约搅拌时间,能有效避免搅拌设备的缠绕故障。
分群和日粮配方制作
硬件设施和牛群规模决定分群的精细程度,一般分为犊牛(0~3月龄、4~6月龄),育成牛(7~14月龄),青年牛(15~24月龄),围产牛群(产前21~产后21天),泌乳牛群(泌乳前期产后22~120天、泌乳中期产后121~220天、泌乳后期产后221天以上)以泌乳天数为基础结合单产、体况膘情和年龄综合考虑进行调整,干奶牛群。根据实际情况将营养需要接近的牛归为一群,根据本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包括:日增重、产奶量、体重、膘情、怀孕情况等),结合实际饲草料种类科学制作各群日粮配方。
TMR的加工
原料添加顺序遵循先干后湿、先粗后精、先轻后重原则,添加顺序是干草、精料、湿渣、青贮。投料时随时注意设备声音和仪表盘电流的变化,以免负荷过重损坏设备或电流过高跳闸造成突然停机,搅拌时间为最后一种原料投完继续搅拌5~8分钟。加工好的日粮感官评价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草截为3~5cm为宜、有较多的精料附着在粗饲料上面,干物质在48%~55%为宜,夏天可偏湿一点,冬季偏干些。做好每群日粮供应记录,定期测干物质并计算各群头均干物质采食量,此数据可作为修正配方干物质采食量的参考依据。
饲喂效果评定
1.根据剩料评价,剩料量应占送料总量的5%~10%之间,过多造成浪费,过少牛群采食量不足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具体可通过清槽后集中称重并记录数据来监控。观察剩料种类,一般粗饲料过长现象较为常见,可推断搅拌时间不足、干草水分较大或青贮制作过长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
2.生产性能评价,根据产奶量观察泌乳曲线,看泌乳高峰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够长。牛奶指标是反应TMR饲喂效果的主要数据,乳脂率和乳蛋白只差不低于0.5为宜。每月做体况评分根据膘情也可评价饲喂效果。
3.反刍和粪便评价,观察牛群反刍情况,牛休息时随机数10头牛看有几头在反刍,6头以上为正常。观察新鲜粪便的硬度形状为饼状最佳,有条件的可用粪便筛分析。
综上所述,TMR日粮制作从原料的准备、分群和制作配方、加工和饲喂效果评价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饲喂效果,所以认真科学的做好每个细节,才能使TMR饲喂技术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牧场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