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季谨防猪湿疹
发布时间:2016-07-07 来源:农业技术
强台风“尼伯特”即将登陆,随之一大波强降雨来袭,养殖户在做好防洪防灾工作时,也应注意预防猪湿疹病,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猪湿疹以患部皮肤出现红斑、疹疱、骚痒为特征,发病后引起食欲不振,常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形成“僵猪”,从而对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一、发病特点
以育肥猪、架子猪和断奶猪易发,少见于母猪。肉猪发病率大于母猪发病率,瘦弱猪比健壮猪易发病。主要发生于夏秋5~8月之间, 6月是发病的高峰期,以后趋于平静。调查表明:圈舍干燥,通风流畅,饲养密度合适,猪体洁净,发病率明显偏低。
二、发病原因
致病原因多与来自外部或产生于猪体内部的某些致敏物质有关。如栏舍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太差尤其是长期强降雨或者洪灾过后;垫草中含有残留的农药;吃某种腐烂的饲料或有毒的植物;外界昆虫的叮咬;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患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肾脏病,维生素缺乏及体内寄生虫排泄毒素等,均可引起该病发生。
三、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猪的耳根、颈部、下腹、四肢的内侧等部位。病猪患部皮肤红肿,不久便出现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泡,破后变成脓疮。病猪骚痒不安,不时到墙壁、圈角、食槽和地板上摩擦搔痒,当脓疮、水泡、疹块磨破后流出血样黏液和脓汁,破溃处形成黄色等痂皮。慢性湿疹猪发病长达1~2个月,患部皮肤脱毛粗糙,甚至出现脂肪样苔。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渐进性消瘦,毛焦无光。
四、预防措施
猪舍经常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圈舍地面和猪体上,勤除粪便,注意猪皮毛卫生。圈内猪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发生拥挤,给猪投喂丰富的配合饲料,夏秋季节加强灭蚊蝇工作等。
五、鉴别诊断
猪湿疹要与癣病相区别。两者的症状极为相似,甚至两种病在同一猪体上同时发生。疥癣病传染快,取患部痂在镜下检查时可查出疥癣虫;湿疹则个别猪患病,查不出虫来。
六、治疗
1、急性型的治疗:可给病猪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同时内服维生素A 5000IU,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对于患部出现潮红、丘疹的病猪,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每天1次。患部渗出液较多时,可涂擦3%~5%的龙胆紫酒精溶液或撒上等份的硼酸和鞣酸混合粉剂。
2、对慢性型的治疗:取红花9g,当归15g,党参14g,苍术9g,桃仁9g,生芪15g,茯苓9g,赤芍12g,丹参15g,煎水,去除药渣后掺入少量精料给病猪喂服。外洗治疗可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再涂擦10%的硫磺煤焦油软膏。如果病猪患部化脓,可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撒上消炎粉。如患部结痂、鳞屑积聚,可先用3%的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涂上鱼石脂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