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文:仔猪早期营养与肠道健康
发布时间:2016-06-24 来源:赛尔畜牧
仔猪营养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如果说动物营养有进展,进展比较快速的话,可能关注点最重点的方面也是仔猪方面。当然,难度也很大,因为猪太小,又不会说话,很多生命现象我们不太清楚。所以,要想真正地搞好仔猪的营养,尤其是要做教槽料的开发,可能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研究和认识仔猪早期的生长发育与营养代谢有什么样的规律。因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的话,很多的技术问题就可能比较茫然了。所以,早期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一、早期生长发育与营养代谢特点。
那么,在仔猪的营养中,有一个特别重要关注的靶点是肠道,很多健康问题和生长问题都与肠道有关,饲料的开发和肠道关系不能配套的话,很多的效果就难以体现。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肠道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要跟大家介绍营养与肠道的关系,哪些因素对肠道,乃至于对整个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最后要落脚到本次论坛的主题,就是教槽料。
早期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问题。
首先,别看猪小,它的生长潜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养分利用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做的一些研究,新生是指刚生下来的仔猪,生下来第三天,吃了两天初乳就做研究。氮的摄入量从4.6到14,猪的生长速度从57g到250g多,250g远远高于吃母乳的猪的生长速度。我想说明的是,猪的生长潜力是很大的,现在还没有真正地开发出来。
从基本的线性关系可以看出来,随着蛋白质代摄入量的增加,体内蛋白质代谢率是向上的,只要吃得多,就会长,生长潜力很大。第二个实验是把不同年龄(1周龄、2周龄、3周龄等)的猪拿来做实验,不同周龄生长速度也不同,3周龄达到3.5倍。实际上,从饲料到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利用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小猪年龄越大,表面上生长速度绝对值越大,但实际上蛋白质代谢率下降了。这就说明,抓猪的生长一定要抓早,越早越好,在生物学上越早生长潜力越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做了实验。我们把断奶乳猪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从7天开始做实验,实验整体前移,7天内做实验可以看出,营养水平提高到1.5倍的时候,到28日龄正常的猪可以达到9公斤,而正常营养水平才达到7.7公斤,出生时只有800多克的猪,到28日龄也可以达到6.3公斤,这个结果再次表明猪的生长潜力之大,我们的任务或者我们的困惑是怎么样去发挥它的潜能。
有了这几个实验做支撑,从生下来到28日,可以看出第一个结论是猪的生长潜力很大,可能大到我们没法想象的程度,或者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发到位的程度。但是,这就是需求,生长潜力大就一定需要很多东西来支撑。但是,另一方面是问题也存在,吃进去的东西不能满足营养供给。所以,需求和供给之间不配套,这就导致了生长潜力没有发挥到位。
那么,进一步分析,需求和供给之间不配套,一是胃肠道缺陷;二是营养源缺陷,主体是营养源的问题。于是,我们的对策在哪里?对策就是怎么样去保护好胃肠道,怎么样去修复受损的胃肠道,怎么样使饲料去适应胃肠道,不要反过来让胃肠道适应你的饲料,怎么样弥补胃肠道的缺陷,这就是我的体会,猪的生长潜力很大,问题就出在吃不够,最重要的问题就集中在胃肠道和营养源。
那么,在这里有一些主要发育上的问题。比如,盐酸分泌不够,断奶以后又导致PH值的上升,这又是一次打击。那么,这样一来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生存的机会。所以,PH值胃酸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特点是胃肠道的运动,猪越小,吃进去的东西基本上是穿肠过,没法在胃肠道中停留很长时间。3-15日龄吃进去的食物1.5小时全部排掉,15日内都是教槽料的关键时期,1.5小时基本排空,这是一个缺陷。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出生时很小的猪问题更严重,胃肠道发育功能、菌群、功能基因表达上都比正常猪要差得多。那么,在免疫力、抗病力上也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出生时小的猪死亡率特别高,大大高于正常的猪,主体上与肠道免疫有关,肠道免疫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肌肉的发育也呈类似规律,小的猪的肌肉发育比正常猪也要差得多,这种发育差一直延续到出栏,如果早期不解决问题,后面的生长就很难了,就会影响到终身。初生重决定出栏重,正常猪上市时,出生时小的猪要低4-5公斤。所以,这些结果再次证明怎么样促进肠道的健康,怎么样促进早期生长发育,把早期的体重拉上来,对于全局的效果十分重要。
第一个问题就讲完了,从研究案例中掌握基本的规律、基本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生长发育问题。
二、肠道重要性及营养靶点
首先谈肠道的重要性。从生产实践来看,每年中国7亿头猪,实际上要死掉1.5亿头猪,后续产生的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用药问题,这都是大家熟悉的问题,这是一个生产问题。从疾病防治上讲,可以看出70%的猪场都有腹泻病,消毒剂用在第一,还要用疫苗、抗生素,大量的用药,就导致恶性循环。
仔猪是关键阶段,仔猪的死亡数接近1亿头猪,1.5亿头猪中几乎死掉1亿头仔猪,如果是300元/头,就是300亿元的损失,腹泻是最大的损失,也就是肠道问题。肠道问题就带来了效率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生态的问题。因为,肠道出问题只能将病毒排出去,污染环境,肠道上的生产问题非常多。
其次谈生物学机制复杂。体内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猪本身细胞的数量,达到了10倍。这样一来,猪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原来研究主要在猪的部分,对微生物的研究非常有限。在这里要跟大家说一下其复杂性,就在于微生物的干扰。
微生物很多,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是我们现在还认识非常不到位的地方,基本上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新的关于微生物的文章出来。抗生素是双刃剑,既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又带来了后续看不见的隐性微抗。有微生物的肠道,它的肠道细胞、绒毛等发育程度完全不同,有微生物的肠道绒毛要短一些,血管要丰富一些,基底线窝要浅一些,淋巴细胞的发育更成熟一些,肠道没有微生物的话,肠道功能就会差很多。
微生物可能是动物遗传的组成部分,既然是遗传的组成部分,动物遗传一般是种类遗传,人的基因不可能遗传给猪,但是微生物可以吸纳这些信息,跨种类传递,实现“种间传递”。我们用的是猪的微生物,用两个品种的猪,把它移植到无菌的老鼠身上去,最后老鼠就有了一些猪的特征。地方猪要肥一些,老鼠的脂肪合成能力就强一些,这些信息说明可以跨种传递,将来能不能把其他动物的微生物移植到人的身上治病?这是值得探索的。
藏猪的抵抗力很强,有很多抗病基因的表达,是常规猪的几十倍,上百倍,疾病敏感基因可能藏猪是没有的,把藏猪的菌群移植给患有肠炎的仔猪,移植以后肠炎发病率就下降了,这就是微生物的神奇。
三谈营养代谢的复杂性。肠道的营养代谢和整体代谢在概念上可能是相反的,或者说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特征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不经过肠道,从理论上来说动物营养物质已经全部满足了,但实际上是不足的。在猪身上做肠腔营养,通过口腔灌注食管,第二个途径是通过静脉注射,看这两只猪也可以看出差距之大,第一头猪长得肥肥的,第二头猪长得要死不活的。第一个肠道是正常的,第二个肠道是大面积损伤的。第一种模式肠道营养得到了充分满足,第二种模式肠道营养几乎是空白。从实验可得假如动物需要的氨基酸全部从静脉输进去,那肠道就得不到,或者说肠道得到的数量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吃进去的葡萄糖85%-92%进入到血液中去,大部分并没有被肠道氧化。反过来Glu、Gln、Asp主要被肠道利用,肠道代谢的营养物质不同。
三、营养要素与肠道健康
我的题目是营养要素,不是营养素,要素和素是两个概念。什么叫要素?营养要素,我们经常说动物的营养问题就是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剖分,就是吃的什么营养物质,什么营养水平,是什么饲养方式的问题。然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吃的营养物质,这就是传统的营养素,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等。那么,还有吃进去的一些添加剂,叫做促营养素,是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的物质。还有一个环境是吃进去的物质从什么地方来的?营养源是什么?营养水平就有营养源的水平,也有营养浓度,就是配方的设备。还有采食量,饲养方式影响采食量。所以,就是要搞清楚动物吃什么。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定有取消的那一天。霉菌毒素主要是氧化物质,破坏自由基免疫力,80%-90%的饲料都有,只是痕量多少的问题。饲料加工是大家熟悉的,影响很大,采食量也是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的,是畜牧业养殖业中的第一要素,能量、蛋白质是局部,采食量是整体,是第一要素。所以,采食量对于肠道健康已经有了量化关系。如果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蛋白质低于20%是不行的,达到40%也不好,达到60%才是最好的。如果每天猪需要1公斤的话,至少要有600克饲料让它吃下去,肠道才不会出问题。
四、教槽料开发原则与要求
我们做了很多实验,从3天断奶,7天断奶,最近刚完成14天断奶,所有的实验仔猪都长得非常好,14天断奶到第一周长200多克,第三周长500多克,我们不叫教槽料,叫饲料配方。
我提出了四个原则:一是生理适配原则。生物学不能违背,饲料必须适合动物的生理特征。二是整体营养原则;三是营养平衡原则;四是实时监控原则。
仔猪消化生理转型关键时期,胎儿期,从脐带营养转到肠腔营养,从母乳转到固体饲料喂养,中间也有很大的变化。教槽料生理适配原则有三点,一是必须肠道营养;二是可消化性;三是液体优先。那么,母奶就是液体。
这里有两个要素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时间维度,生前、生后要注意。二是空间维度。宿主+微生物,要形成营养、宿主、微生物三位一体的营养理念。
关于营养结构,在营养平衡之前有一个概念是营养结构,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有学术份量的值来描述,我觉得“结构”两个字很好,营养的问题就是解决结构问题。什么是结构问题?营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是结构。
我把营养结构层次分为四级,第一级就是营养素及其平衡关系,这是最初级、最简单的,就是营养素。第二级是营养源及其比例关系。蛋白质怎么来?脂肪怎么来?第三级是营养素与营养源相互关系。第四级是营养素、营养源与促营养素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加在一起更复杂。
运用“营养结构”理念配制教槽料,一是对象问题;二是营养源的选择问题;三是添加剂的选择问题;四是优化营养结构,本质上就是在四大要素间找到最大的平衡。那么,在这种前提下,才是你去用电脑/人脑/经验去调制的配方,所有人会用电脑算配方,但前面就是要素是要有深厚的功底你才能把它把握好的。
五、总结
营养平衡的本质问题,我认为本质问题就是平衡以后最适营养结构是消化吸收最好,同时满足宿主和微生物的需要。所谓营养平衡就是把这两个东西照顾好。以前我们只是照顾宿主,没有照顾到微生物,这才是营养平衡的本质问题,把这两大要素生命都照顾好。
吃好,主要是解决营养平衡问题,解决营养结构和饲养方式的问题,把动物照顾好,把微生物照顾好,最后动物既健康又高效生产,这就是吃好!
仔猪的生长潜力很大,有待充分挖掘;仔猪营养的核心在于克服消化生理缺陷,关键要放到营养平衡上面。所谓优质教槽料,我的理解是这些要素之间怎么样把握好,实际上这个原则适合所有饲料的原则,不仅仅是教槽料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