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无草、稀草”池塘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俗话说“养蟹先养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立秋后“无草、稀草”池塘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改良投喂管理
因为水草的缺失,河蟹也缺少了一种食物来源。养殖户需要根据自身塘口水质和存塘量实际来制定投喂计划。不仅要避免继续按原来标准投喂造成水环境风险压力增大,也不能放任不管,过分为降低成本而大数量减少投喂量。养殖户应该建立起定点投喂以方便观察残饵情况,加大颗粒饵料及植物性饵料的占比比重,减少冰鲜鱼投喂量。
二、降低水位,科学使用增氧设备,常备增氧粉
水草一方面能光合作用造氧,一方面可以提供河蟹到水面溶氧足的地方进食、蜕壳、活动。没有水草的塘口河蟹一般在低层活动,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立秋过后,水位要逐步降低,水位降至0.5米左右即可。
三、重视水质调节工作
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每5-7天使用复合芽孢杆菌、EM原菌等有益菌类药物来保持水质的“活、嫩、爽”;每5-10天使用增养性底改药物,改良底质环境;每一个月使用正规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一次(注意休药期)。
四、移植水花生、青萍
水花生及青萍易取易活,可作为水草的替代品且天然水域可获取不用增加多少成本。移植施需要用木桩加毛竹固定在一块面积不超过2-3㎡的地方,限制过多繁殖扩大。全池移植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0%。
五、掌握市场信息,尽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