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扑克Legend Poker·(中国区)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中国养鸭联盟


    稻鸭共生是指在绿色产业结束以后,将雏鸭一天24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之间共生的饲养环境;这种技术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解决稻田内的一些杂草和害虫;同时利用鸭在稻田中不停地行走,刺激水稻的生长;利用鸭排除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更好的生长。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1.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有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60耀70d,在此期间约75耀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淤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滋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于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盂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1.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喜欢吃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一只雏鸭,一小时可以消灭86耀99 头害虫,这些害虫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以及福寿螺等,种类达14 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耀1033只,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1.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0kg(相当于N:49g、 P2O5:7 2g、K2O3:2g),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加88.18耀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苗,或者在游走的时候将秧苗压死,所以,体型较大的鸭不适合稻鸭共生的生存环境。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体型偏小、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运动、爱觅食野生植物。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从经济角度考虑,结合压倒共生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选择体形较大的杂交肉用鸭。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利用优良的鸭品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 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d 后要放入稻田,就要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3.1 苗鸭的育雏
    刚出壳的雏鸭抵抗力较弱,体温调节机能差,很难适应外界的环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益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耀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28度。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耀2益。要尽早让雏鸭“试水开食”。“试水”时可让在其身上喷洒水使其舔舐或让雏鸭自由试水。在雏鸭的水中要加入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并且连用3d。其出生之后的一天内进行“开食”活动,“开食”的食物是米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耀3 只熟蛋以补充雏鸭的营养。饲喂次数:1耀 7d,每天喂6次;7耀21d,每天5次;21-28d,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要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DDV)。

    3.2 苗鸭的驯水
    如果雏鸭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放在水稻里面,大多是不能生存的。 “稻鸭共生”要求雏鸭在出生后10d,在水稻田中,要求雏鸭有具有很好的水性。所以,在雏鸭出生后4~5d 就要会水,但这个时候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由于雏鸭身上的绒毛容易被水浸湿,体重就会增加,严重的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睛天进行较好,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in 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5:00 左右可进行第2 次驯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 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4.1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4.1.1 采食训练
    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食物,但是为了让鸭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野生食料,在把鸭放入稻田之前,就要对鸭子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做到少给鸭子喂食,让其自由觅食,形成自己采食的能力,并且让它吃惯各种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训练过的鸭子,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下更能生存,在稻田中也就可以采食各种野生饲料。

    4.1.2 放鸭时间计算
    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d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d。水稻栽秧后5耀7d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耀10d 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耀70d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

    4.1.3 信号调教
    很多鸭子放在稻田里面,是难以管理控制的,所以要有特殊的指挥信号来进行管理。所以,要有特殊的信号和动作对雏鸭进行训练,使雏鸭习惯这种信号和动作,使之产生条件反射。这种训练要从鸭子幼期的时候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训练,口令的选择要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让雏鸭形成条件反射。

    4.2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0 日龄后的雏鸭转入稻田,因为没有经过相应的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以及抵抗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 个约10W的灯泡,天黑时候打开。鸭子刚进入稻田的时候要进行人工饲养,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养,20d 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d 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应该让鸭子在田间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2 次和1日1 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 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止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做好记录。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耀5d要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随着稻鸭共生技术的普遍推广与实验实施,很多地方的种植户也纷纷效仿,追求更大的利润。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可不用化学药剂除草治虫,为生产有机鸭肉、稻米探索出一种最有效的种养方式。
网站首页
传奇扑克Legend P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