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善待奶农是一个国家命题
发布时间:2017-09-22 来源:荷斯坦
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应当使我们重视那些为我们的便捷生活提供服务的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善意的保护。尽管他们所从事的的职业并不那么体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
在奶业发达国家牧场主是一个经济富裕和社会地位很高的财富阶层,而不是一个职业精英阶层,奶业涉及人口接近全球1/7,我们很难想象全球有超10亿人生活在牧场或依靠牧场产业链提供的工作生活。
牛奶是农产品当中最重要,创造价值最高的产品之一,在全球有60亿消费者,因此,在奶业发达国家中奶农的地位备受关注和尊重,善待奶农是考验各国政府、协会和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纵观全球奶业,乳品公司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奶农则是重点保护对象,奶农协会是奶农向政府和乳企伸张权益的组织。
1、全球有10亿人生活或工作在牧场,牧场为社会提供4亿工作岗位
据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统计全球牧场1.3亿个,有6亿人生活在牧场,另外有4亿人依靠牧场提供的工作岗位生活,目前全球有73亿人,与牧场相关人员占全部人口接近1/7。
2、全球有8000万妇女工作在牧场,牧场是妇女就业的重要阵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牧场也是妇女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全球1.3亿个牧场中3600万个牧场掌舵人是妇女,8000万妇女从事养牛工作。
3、牛奶是产量最高、产值最高的农产品之一
牛奶是全球产量最高、产值最高的农产品之一,产量在所以农产品中位居第三,为全球畜牧业贡献27%的产值,占农业产值10%,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乳制品占14%。
了解了牛奶和牧场的重要性,那么各国在善待奶农方面有哪些衡量的具体指标呢?总体来说高成本国家首先确保有计划生产的牛奶全部收购,高价保护奶农;而低成本国家在保证牛奶全部收购的情况下,依托第三方检测和价格协商机制保护奶农的权益。
首先是原奶生产的稳定性和原奶收购价格的保护性。原奶生产稳定性是指什么呢?主要是在高成本国家,如日本、韩国、加拿大,为了保护本国的奶农利益,把原奶生产的稳定性作为奶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即确保奶农生产的牛奶全部被乳品企业收购,同时收购量也是乳品公司正常的市场销售量,通过合同平衡原奶生产与市场需求。收购价格确保公开透明,多方协商制定,政府、协会、乳品公司定期商议、共同制定,核心是确保牧场主不亏本。
其次,实施第三方检测,协商原奶价格,保护奶农利益。新西兰、荷兰、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从牧场运出的原料奶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会同时反馈给奶农和乳企,检测结果是生鲜乳收购价格上浮或下调的主要依据。以荷兰第三方检测机构Qlip为例,如下是荷兰原奶检测与原奶价格支付过程。
4、我国奶农权益受侵害普遍,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开始引起政府、协会重视
我国奶业经过快速发展,牛奶产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原奶产量的季节性波动和进口大幅度增长,导致原奶出现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奶农和乳企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奶农权益屡屡受损,主要是限奶、降价,关于原奶收购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商对话机制。
奶牛存栏减少,牧场大面积亏损,引起政府、协会的重视,今年7月份在齐齐哈尔举行的D20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明确提出:善待奶农,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养殖加工和谐共生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重合同、守信用,不凭借购销关系捆绑销售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特别是在“卖奶难”的形势下,要严格履行收购合同,不限收拒收生鲜乳,与奶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奶农提供了营养这个国家的牛奶,应该获得合理的回报,这既是对奶农的保护,也是行业稳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