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捕阳澄湖大闸蟹就被唱衰?如何走出困镜?
发布时间:2017-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马上就要到阳澄湖开湖的日子了,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一如既往地减产、涨价。不过,眼下对于阳澄湖大闸蟹来说最大的考验并不仅是其他“兄弟大闸蟹”的抱团围攻,公款买蟹和蟹卡、蟹券的遇冷将阳澄湖大闸蟹从神坛跌落才是其如今面临的最大困境。
尽管近几年阳澄湖大闸蟹价格仍在一路上涨,但主要原因都与连续减产相关,前几年几乎被神化的阳澄湖大闸蟹其实已经悄然降温。其中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以集团采购甚至公款消费为主体的蟹卡、蟹券明显减少,打破了阳澄湖大闸蟹的一条重要渠道链条;另一方面,在转向大众消费为主后,各路产自其他湖区的“蟹兄弟”们也打通了渠道,以更贴近平民的价格抢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这两年,来自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等地的大闸蟹纷纷走上了全国百姓的餐桌,原来一家独大的阳澄湖大闸蟹正在遭遇合围。
现状:不光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卖得好了
这么多年来,很多其他产区的大闸蟹都一定程度上是生活在“阳澄湖”这个金字招牌的阴影下,阳澄湖大闸蟹形成的品牌效应让它们既“羡慕又无奈”。其他湖区的大闸蟹在一些市场上销售时,甚至因为不是产自阳澄湖而被消费者误认为假货,“因为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只有产自阳澄湖才能被称作大闸蟹,别的湖的就直接叫河蟹好了!”有其他湖区蟹商无奈地这样表述。由于“阳澄湖”这个金字招牌过于耀眼,使得国内很多本来也名气颇响的大闸蟹多年来都只能屈居为“区域性品牌”。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大闸蟹”开始走出阴影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走向全国市场。
数据显示,其实我国每年产出的河蟹中,每400多只蟹里,出自阳澄湖的仅有一只。这意味着,我国的河蟹产业其实远不止阳澄湖。“阳澄湖”几乎成了大闸蟹的代名词,虽然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实就全国的行业发展并不是最佳的模式。
困境:过高的品牌价值成阳澄湖大闸蟹劣势
不过,眼下对于阳澄湖大闸蟹来说其实也遭遇着考验,不仅仅是其他“兄弟大闸蟹”的抱团围攻,公款买蟹和蟹卡、蟹券的遇冷将阳澄湖大闸蟹从神坛跌落才是其如今面临的最大困境。
高企的价格一度使得阳澄湖大闸蟹整个产业链都利润丰厚,但高价格模式也反向推高了各种成本。
原来蟹卡、蟹券盛行时,很多都是集团采购,价格高一些根本没人算计,但这几年大闸蟹的消费主体开始转向了个人,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衡量开始仔细起来:为“阳澄湖”这个金字招牌多花多少钱才合理?在这种情形下,堆砌过高的品牌附加值反而成为阳澄湖大闸蟹的劣势,这也是这几年其他湖大闸蟹越来越活跃地分羹阳澄湖大闸蟹市场的原因。
假货:在产地也未必吃到真的阳澄湖大闸蟹
另一方面,假货猖獗也使很多个人消费者对买阳澄湖大闸蟹有所顾虑:既然多花钱买到的也未必就是真货,还不如少花些钱买其他大闸蟹。而在前几年阳澄湖大闸蟹的蟹卡、蟹券几乎成为流通的有价证券时,大家送礼送来送去更注重的是蟹券上的金额,反而对于吃到的是不是真正阳澄湖大闸蟹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吃蟹的人都不是自己花钱买的。
业内人士称,事实上,即便在产地也未必吃到的就是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这也是当地管理部门对于回答“每年市场上有多大比例阳澄湖大闸蟹被假冒”这个问题很纠结的原因:说多了会打击人们买蟹的信心使真货也不好卖,说少了又反为市场上的假货背了书。
出路:电商平台让大闸蟹“平起平坐”
随着近来电商物流体系的健全,包括顺丰、京东等甚至开始用专机运输,使得网上卖活蟹成为可能。上个月,来自6个湖的“大闸蟹”汇聚天猫共同打造网上大闸蟹销售平台。紧接着更有11家大闸蟹负责人亲临京东总部,一起组建了京东大闸蟹销售联盟,足见各路“大闸蟹”对电商渠道的看重。
以往,大闸蟹通过在大城市布局专卖店的模式,对于很多品牌知名度低的大闸蟹很难实现,而随着电商渠道的打通,使得蟹兄弟们有了能与阳澄湖大闸蟹同台竞技的机会。电商渠道在生鲜领域的快速兴起无疑为很多大闸蟹打开了另一扇门,不仅为他们提高了销量,同时也起到了品牌推广的作用,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与阳澄湖大闸蟹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展示。而且消费者在选择时,可能还会对这些大闸蟹更高的性价比更感兴趣。根据数据显示,虽然阳澄湖大闸蟹的销量依然稳居各湖大闸蟹之首,但洪泽湖、太湖蟹已紧随其后,而盘锦和大纵湖蟹则销量增势最为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