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企业真是罪大恶极吗
发布时间:2016-10-20 来源:中国养殖网
很多养猪人对屠宰企业深恶痛疾,尤其是双汇更是万人唾弃,而每当猪价下跌,总有养猪人一口咬定就是混蛋屠宰企业干的,就好像屠企操纵着整个猪市,养猪人只是案板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宰割。可是,屠企真是猪价动荡的罪魁祸首吗?
专家呼吁调查部分屠企 他们中有强盗
不管是生猪出栏增加还是进口猪肉增加导致的下跌,其最终都会传递至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在猪价暴跌的这几个月,猪肉价格虽然也有下跌,但跌幅远远不及猪价。猪价和肉价跌幅相差一倍以上,如此悬殊真是亘古未见。12.99%和27.3%这相差了近15%的空间意味着什么:肉价仅下跌12.99%,若价值传递正常的话,其对应的是猪价应该是从最高点21.21元/公斤下跌15%至18元/公斤左右,但实际是通过联合压价下跌了27.3%跌至了15.4元/公斤,相差的这2.6元/公斤意味着通过联合压价从每头猪上产生了300元以上的利益。养猪户每头猪蒸发了300元以上,但终端消费者却并未受益吃到便宜猪肉,而是被中间的屠宰企业和贸易商窃取。
几千万养猪人的利益被个别屠宰企业联合玩弄于股掌之上,若按年出栏7亿头猪计算,4个多月来就有至少2亿头猪出栏,但因被操纵而扭曲了的价格传递导致从全体养猪人中窃取了数百亿元!在此,我们特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对部分屠宰企业进行调查,“联合压价、操纵市场”的行为是在破坏生猪市场三十多年来才形成的完全自由、充分竞争的良性竞争的环境,是对整个猪业生态链的野蛮破坏!长此下去,将影响到整个中国猪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养猪人对屠企,无言以对
1、如同其他商品一样,猪价的涨跌总是有人为操控,谁能摸准了大趋势,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实时买进卖出,谁就能获得最大利润。无论猪周期在什么阶段,一些行家里手都能够确定后一阶段猪价无忧。
2、早上来个拉猪的,说好的八块二给他几个,品种三元,拉猪的最多出八块一,无奈没卖!拉猪的拿出手机给我看短信~“今天双汇在降一毛,望大家积极宣传压价收猪!发信人:双汇杨跃民”!看到真想骂人,但是懒得骂,骂也没用,拉猪人说双汇又进口一百万吨猪肉,相信一百万吨是扯淡,但是也吓人。短信是圣旨吗?有文化的流氓最可怕“降价宣传”!
现在退出去也许是个完美的结局,在正常猪周期之外也实在弄不过双汇,虽然玉米价格很低但是也不想任人宰割,拿着钱等机会去吧,我们还年轻也许会走出不同的路。对于屠企我也不愿意多抱怨,但是送您一句话“不作死不会死”~大企与小民争小利,虽死不足惜!
3、作为一个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所发展的养殖户,片面和偏激的想法会阻碍你的思想。不要涨价就牛气冲天,跌价就骂屠企是屠仔子。资本是逐利的,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行业,每个环节的共性,无可厚非。开宝马住别墅是别人的本事。骂这骂那说明你不懂市场规律,只会让智者耻笑。
至于双汇游牧之流说猪价应该掉一半才合理,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无知和无德,大家尽可一笑了之。难道疯狗咬你,你也咬它?
当然也有人认为猪价不是屠企操控,影响猪价的因素主要是集中投机出栏,供大于求造成价格下跌。鲜猪肉的消费绝大部分是市民,供求决定价格。仅仅凭屠宰企业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操控得了!只是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长沙的房子,开发商想涨,因供过于求,是涨不起来的。而一线城市,想不涨也是不行的。
屠宰企业为什么总是压价收购?
屠宰企是如何压价的?
不收大猪:屠宰企业压价行为中,最常见的是不收大猪,超过一定的体重范围的大猪,就卖不上价格,尤其是当下猪价低迷,很多屠宰场都对超大猪有歧视,同比标准体重的猪,降低几毛钱,但也有部分屠宰场专收这样的猪。超过240斤以上的猪,就算是超重猪,所以过度压栏,不一定多卖钱。
不收品种和体型不好的猪:第二种压价是对体型不好、品种不好的猪出价低,比如:现在外三元在各地还比较好卖,但是土杂猪出现滞销问题,同一地区,外三元与土杂猪的价格差异可能在5毛以上,换句话说同样体重的猪可能相差100元利润。
打压出肉率低的猪:头皮肉结算方式在国内目前比较流行,头皮肉结算和毛猪结算方式不一样,这增加了猪贩子的风险。如果品种不好,或者屠宰后出肉率低、背膘过肥,内部器官有病变,都可能影响结算价格。目前国内生猪的出肉率在75%--80%之间,宰后按照出肉率进行定级,每一级都有价格差异,所以小散户直接往屠宰场送猪,风险比较大。
打压带病猪: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这里说的病猪,不是病死猪,而是因为某些疫情如五号病、咳嗽等疾病,虽然不影响肉质,也不影响出肉率,但是同比健康猪,差价很大。所以当某些地区出现疫情后,一般会带动猪价下滑。
屠宰企业的定价原理是什么?
如果我们想知道屠宰企业为什么打压猪价,我们首先要知道屠宰企业的定价原理。屠宰企业内部一般分为市场采购部、定价部、定量员。屠宰企业内部都有专门的价格研究部门,通过分析每日屠宰场、评估市场白条肉需求,制定第二天屠宰场收购数量和指导价,屠宰场采购经理根据此价格联系猪贩供猪。所以,全国性屠宰企业的每一次定价对全国猪价都可能产生影响,而区域屠宰龙头企业则基本控制着本区域的生猪价格。屠宰企业定价的2个基本原理是:白条肉需求量和生猪供应量,白条肉畅销,而供应不足,屠宰企业就会提升收购价,如果屠宰企业内部存栏量过多和白条肉卖不动,就多适当的压价。
为什么会出现压价收购呢
屠宰企业压价的本质原因是猪肉销售市场低迷,猪肉不畅销,猪肉卖不上好价钱,屠宰企业开工率会低,对屠宰企业来说,开工率和产能饱和度,也影响着屠宰成本,越是开工率低,越是淡季,屠宰企业的成本相对来说越高,第一:屠宰工人不可能不发工资,第二:设备固定投资是一样的,所以在淡季,屠宰企业一般需要更大的价格差才能保证合理利润。但目前屠宰行业已经高度集约化,屠宰企业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屠宰企业的竞争表现在抢占终端市场上,所以,屠宰企业又必须保证给客户供应猪肉,所以在生猪供应紧缺期,他们肯定会涨价收购,确保满足客户需求,但在猪肉消费低迷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屠宰企业必须采取压价,才能维持住利润。我们看到双汇在第三季度利润同比大量下滑,所以第四季度,他们必须努力挽回利润,那么在确保完成收购任务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是主要措施。
出现这种情况的更深次原因是什么?是屠宰行业高度集中化与养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低不匹配。十年前,一个乡镇有十几个肉贩负责直接购买农户的猪,而现在一个县城只剩下几家甚至一家屠宰企业,屠宰企业决定着生猪定价权,小散户可能通过不同的猪中介,把猪卖了,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卖到了一个屠宰场里。而规模化企业一般与屠宰企业有长期供应协议,出栏价格也一般高于小散户,但是他们也难免受到行情打击,在市场低迷期,他们也是随行就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什么?是屠宰企业内部调控机制,表现在2点:冻肉储备和提前备货,上半年行情低迷,不少屠宰企业有一定的冷冻肉储备,除了国家分配的储备任务外,屠宰企业为了扩大利润,还会自己储备一定数量的冻肉。第二方面:屠宰企业在节日消费高峰前提前备货,缓冲节前涨价,来扩大利润。
所以出现今年猪价长期低迷,不仅仅是产能过剩,更多与行业格局变化有关,屠宰企业快速集中化,势必带来这样的后果。当然,生猪交易目前已经呈现全国化,南北方生猪流通更加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屠宰企业在本区域的压价行为,未来几年,随着部分地区生猪限养政策的实施,生猪流通会更加频繁,终将打破这种区域垄断僵局。
屠企是神对手 ,还是自己是猪队友?
就我个人的感悟来讲,其实屠宰企业应该没那么可恶。今年猪价暴涨时是大家过度压拦,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超体重大猪,致使后来一段时间的猪价下跌。这难道还要怪屠企?成功总有成功的理由,失败也一定有其中的原因。有些养猪人不管行情如何变化都能赚到钱,有些养猪人养了很多年还是不怎么赚钱。同样的行情,不同的人,不同的结果。从这一点看,我们该抱怨的真不是屠宰企业。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去抱怨,抱怨的最终结果就是,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猪队友,而对手再强都有打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