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猪存栏再创10年新低 担忧牛市终结是否杞人忧天
发布时间:2016-09-20 来源:畜牧大集
中秋节前,农业部公布了最新的存栏数据。8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2%,同比下降2.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3.4%。根据此前公布数据推算,8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729万头,环比减少23万头,较去年底减少71万头,较2012年10月的历史高点5078万头减少1349万头,下降幅度高达26.6%,已再创10年新低,且从当前势头看,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仍有可能继续下降,拐点迟迟未现,已远超市场预期。

虽然权威数据一再显示生猪市场仍在继续去产能进程中,加之环保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猪场拆迁由南及北持续推进,多地大大小小的猪场不计其数的被关被拆被转移,市场风险叠加政策风险,导致猪价虽然从底部上涨已有18个月,但直接的补栏热潮始终未能真正显现(大型规模猪场新建项目除外),母猪存栏、生猪存栏下降确真实可见,表象来看,市场供给持续下降。但今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却持续下降,尤其是6月份的暴跌,对市场信心打击很大,中秋节前,猪价未能借节日利好出现反弹,而节后更是顺势回落,屠宰企业继续压价,而养殖户压栏信心进一步降低,悲观情绪再度蔓延,未来猪价走势再度成为短期市场焦点。

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本轮猪价"牛市"可能已进入尾声,散户切莫草率入场。而双汇集团董事长、万洲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万隆8月22日在香港记者会上更是高调预计猪价会于今年年底持续跌至每公斤16元,跌势维持到明年,再度掀起舆论论战。
但也有机构继续看高后市,长江证券日前表示,根据草根调研,2013-2014年行业的低迷使得近30%的养殖户永久性退出行业,且经历深亏后使得现阶段养殖户补栏情绪愈发谨慎,多以恢复产能性补栏为主,尚未出现大规模扩产情况。同时自15年以来环保政策的加严使得福建、浙江等地区出现大面积猪场强制拆除的情况,福建部分地区猪场拆除比例已达70%,且河南辽宁等区域也在持续推进。在补栏谨慎以及环保加严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能繁母猪存栏回升速度或低于10-11年周期。根据能繁母猪对应10-12个月后生猪产能供应来看,生猪供应低点将出现在明年,因此猪价高位及高位维持时间有望超出预期,继续看涨猪价,预计此次周期猪价高点有望突破24元/公斤。
而分析师冯永辉则在其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不可对后市过于乐观,尽早放弃22元/公斤甚至24元/公斤的幻想,猪价能重回9.5-10元/斤就已经是极限了。同时也不必过于悲观,2015年的母猪产能决定了整个2016年的生猪供给和猪价,真正的生猪供给持续性增加不可能在2016年年底前出现,猪价保持高位是常态。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市场人士对后期猪价走势持不同观点都是很正常,加之本轮猪周期正值产业加速转型期、环保政策趋严、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加之互联网等因素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深入,用历史数据、用原有的猪周期理论去预测后期市场走势或许本身就已经不适用。更何况立足点不同,比如养殖户和屠宰场对后市的预测或者更确切说是期望值必然是迥然不同的。
至于本轮周期的高点到底是今年5月底的21.2元/公斤还是未来仍有机会创新高,甚至突破24元/公斤,还是年底猪价会跌倒16元/公斤,现在而言都言时过早,等待时间印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能繁母猪仍在继续创新低,现在的猪市上半场仍远未结束,加之环保等因素影响,猪场拆迁仍将继续,本轮牛市时间之长或将远超市场预期。对于养殖场户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去猜测本轮猪周期的顶部,前几轮的猪周期已经验证,猪价上涨就补栏扩产,一下跌就清栏观望是不可取的,即使像艾格菲这样的规模企业都倒下了。
而今年6月以来,猪价在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一路下跌,截至目前已近4个月,受猪价回落影响,市场补栏积极性大幅降低,同时淘汰母猪的力度则再度加强,而这一部分,主要还是来自小规模场和散养户。而规模企业呢,牧原股份在6-8月期间在吉林、江苏、辽宁、内蒙等地新设15家子公司,扩张速度前所未有;温氏继续在各地新建百万头规模以上养殖项目;新希望养猪战略正式落地,拟投资86亿在全国建18个聚落式猪场项目,新增产能721万头;双胞胎和天兆联手在黑龙江建300万头养殖项目;正邦500万头生态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内蒙赤峰;而此前从未有进军生猪养殖市场意向的禾丰牧业也在6月以来接连发布两个养殖投资项目,正式切入生猪养殖端;中粮肉食正积极谋求在港上市,下一步必然也将加速在国内的养殖布局。可以说6月以来暴跌的猪价并未影响规模企业扩张的信心,甚至反而促使企业加快步伐。
有人说,我离成功只差一个牛市的距离,但牛市来了,你真的就能抓住机会大赚一把吗,或者最悲催的是,明明正处牛市而不自知,却在盲目地等待下一个牛市。而下一个牛市到来时,市场已经洗牌完毕,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市场主体,而你或已不在其中。猪市不是股市,养殖也不是短期投资更不是投机,对于养殖户而言,现阶段应理性对待行情起跌,当补则补,该卖就卖,同时苦修内功,认清形势,站对位置,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无论是参与"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式的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加入农民合作社等的团结就是力量,养殖户永远都将是生猪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