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羽肉鸡发展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中禽传媒
白羽肉鸡自 20世纪 80年代进入中国, 短短30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来的满足外汇出口到逐渐适应国内消费,从原来的手工饲养到全自动化操作,从原来的小规模到如今的大型化、一条龙。2014年鸡肉产量跃居全球第二,这样的速度,美国没有,巴西更是没有出现过,现在,在快发展的同时,让我们停一下脚步,回过头来看看这 30年的历史,或许能够找出一些利于今后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能促使我们从鸡肉大国向鸡肉强国迈进。
一 白羽肉鸡祖代发展历史回顾
我们把白羽肉鸡按十年一个阶段进行分析和对比, 总共分为 4个阶段, 请教和询问了参与这个行业的老前辈, 进一步还原和分析我国白羽肉鸡发展情况, 汇总就是: 政府主导、 市场放开、 激烈竞争、 适者生存。
1 第一阶段 (1980~1990年) 政府主导、 出口为主
这个时间段是白羽肉鸡刚进入我国市场, 了解和熟悉它的人不是很多, 而且那时候都是政府(国企)专门做的, 因国内消费很少, 所以基本上以出口为主, 如各地的外贸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 京海集团的前身也是一样, 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引入种鸡, 换取外汇和创收, 其中在1990年前后, 全国各地祖代厂家如雨后春笋, 遍地开花, 大大小小的祖代厂家一共有二三十个。在这个阶段, 只要养鸡, 就能赚钱, 关键是总共只有这么多的产量, 能不能拿到都要看关系。
2 第二阶段 (1991~2000年) 市场开放、 激烈竞争
在经历第一阶段的基础后, 企业扩大规模, 随着市场放开, 国有化向私有化转型, 外资、 合资、 合作形式的企业非常多,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上海大江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上市, 给更多中小白羽肉鸡厂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纷纷扩大规模, 那时候全国祖代种鸡厂家最多达到50多家, 各个祖代厂家的量虽然不是很大, 但竞争激烈, 最终导致市场饱和, 纷纷倒闭。
3 第三阶段 (2001~2010年) 稳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逐渐主导, 祖代种鸡的品种更换, 新的合资企业的建成, 祖代种鸡理性发展, 规模相对集中, 全国只有 12家祖代厂家, 供求基本平衡, 2003年 “非典” 时期和其后的 “禽流感” 时期, 出现一些滞销, 但影响不是非常大, 各个祖代场依然以年平均 10%~20%的速度增长, 在这几年中, 祖代场基本处于盈利状态。
4 第四阶段 (2011至今) 适者生存
这一阶段我们目前都在经历着,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市场饱和, 供绝对大于求, 祖代引种量年年高升, 父母代销售困难, 是发展产业链还是只做单一产品, 疾病风险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祖代产家的发展, 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多元化, 更主要的是内部管理和饲养水平。同时, 养殖企业资金链也是很大, 一方面,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很难存活下去。一条龙企业有明显的优势, 在这一阶段, 一些落后的、 单一的小规模的养殖场将面临淘汰。
二 饲养品种
当今世界, 饲养白羽种鸡的品种主要有科宝、艾维因、 AA、 罗斯、 印第安河、 哈巴德。在我国, 白羽只有 AA、 罗斯、 科宝和哈巴德, 对于每一个品种, 存在, 固然有它的价值, 有的突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有的注重胸肉的占比, 有的个体较大等等, 所以,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消费爱好, 选择不同的品种尤为重要。其实, 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 品种间的性能差异在逐渐减小, 饲养管理水平在逐渐拉大, 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更新较快。
1 AA种鸡
AA种鸡是安伟捷公司最早的品牌, 拥有80多年的进化历史, 也是进入中国的最早品种之一, 从原来的常规系到现在的宽胸系, 无疑是最适应中国饲养环境的品种, 目前国内占比达到 50%以上, 很多客户对AA鸡的评价就是能适应各种养殖环境,父母代拥有稳定的生产性能, 商品鸡生长速度快,拥有优秀的产肉性能。据安伟捷泰国2014年商品鸡独立鸡场测试结果表明, 在饲料代谢能和蛋白达到 100%时, AA商品鸡生长速度 28日龄可以达到1 403 克, 在 42 日龄可以达到 3 028 克, 料肉比1.492, 大大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
2 罗斯 308
罗斯 308 也是安伟捷公司的一个品种, 其罗斯系列有 308、 708、 PM3, 针对不同的系列突出不同的市场需求, 308的性能和 AA 类似, 也是突出综合性能的一种。
3 科宝 500
科宝种鸡是美国科宝公司的主打品牌, 属于泰森下面一个子公司, 其拥有出色的料肉比和较大的胸肉, 在美国市场占比很高, 达 60%, 其美国科宝公司有 Cobb500\700\SASSO等几个品种。
4 哈巴德
哈巴德是法国哈巴德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品种, 2014 年全国饲养占比 2.29%。该配套系的特点是白羽毛、 白蛋壳, 商品肉鸡生长速度快, 出肉率高, 适合深加工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三 商品鸡和消费情况
商品鸡的养殖改变最大, 特别是最近几年,已经很少看见饲养几千只的简陋的养殖场, 相对的都是规模化养殖场, 但是消费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密切关注。
1 商品鸡饲养情况
商品鸡养殖场在逐渐扩大, 1~2万的养殖户在逐渐减少, 上来的都是大型集团化操作, 一条龙企业占比较多, 预计在今后的 5~10年, 最先改变的就是商品鸡养殖场。10年以前, 商品鸡养殖主要是公司+经纪人+农户, 现在逐步过渡到公司+基地, 并且一条龙企业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要远远大于单一模式, 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相信公司+基地的模式会越来越多。
2 外资企业正改变我们的养殖现状
外资改变了我国养殖的现状, 如正大、 泰森、福喜、 嘉吉, 他们作为世界性企业, 拥有优秀的管理队伍和雄厚的资金, 他们想要抢占我国白羽肉鸡一定的市场, 除了上述一些外在条件外, 还需要一个必备因素, 那就是持续低价位的运行, 淘汰一部分养殖户。一些新的理念正得到运用, 如全自动化的商品鸡养殖场, 解决了人员问题, 商品鸡接种马立克氏疫苗, 更加注重鸡舍通风, 更加关注肠道健康注重饲料转化率等等, 对于我国肉鸡饲养现代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鸡肉消费情况
白羽肉鸡适合屠宰、 分割, 冰鲜或冷冻保存,适合程序化烹饪, 但由于出口限制和内需不高,白羽肉鸡国内消费约占鸡肉产量的 45%, 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快餐、 学校食堂、 企事业单位, 其他像普通家庭的消费他们更倾向于黄鸡。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 2014 年全国禽肉占有 12.8 千克/人, 同比降低 0.5千克/人, 但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 鸡肉消费增长不容乐观。让我们回顾最近30 年的市场, 1990 年, 鸡肉人均消费 6.68 公斤,2008 年 9 公斤, 2012 年 10.1 公斤, 平均每年增加0.15 公斤。祖代种鸡引种量 2006 年(49.49 万套)—2013年(约 155万套)连续 7年增长, 平均每年增长幅度为 15.07 万套, 理论上每人平均增幅为 0.8 公斤鸡肉产品。由于国内饲养环境恶化,不得不考虑疾病在这一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如果没有全面爆发疾病, 那么产量远大于人均消费增长, 源头的增长直接导致供大于求。
四 白羽肉鸡未来发展建议
发展白羽肉鸡有很多优势, 如优良的料肉比,生长速度比较快, 适合分割加工, 便于贮存, 适应快速餐饮消费。鸡肉又称为白肉, 有 “三低一高”俗称, 即低脂肪、 低能量、 低胆固醇、 高蛋白质, 优于 “红肉”, 建议每天食用, 有利于身体健康。国内
市场肉类消费仍然是以猪肉为主, 和西方禽肉消费大国比, 主要是饮食习惯和饮食加工不一样。
所以国内对于白羽肉鸡的投资仍需理性对待。白羽肉鸡在中国的发展, 道路虽然艰辛但很光明, 随着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给饲养成本带来的压力, 白羽肉鸡的优势会逐步凸显出来。
1 疾病风险不容忽视
疾病是养殖企业最大的控制节点, 这也是我们专门来谈的原因, 因为非常重要,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白羽肉鸡盲目发展, 规模扩大?是什么让养鸡越来越难?如果理性地思考这一问题,那么疾病占了很大一部分, 其中禽流感占了疾病的 80%。
防止鸡群发病是养殖行业最经济的投资和最大的回报, 也是节约养殖成本、 避免资源浪费的最佳的途径, 随着国内的养殖环境日益恶化,鸡病的发生层出不穷, 怎样更好地防治疾病的发生是需要各个场家首要讨论的问题。
(1) 生物安全为第一主线
生物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从饲养种鸡开始就必须重视, 可能有些人会说, 以前养鸡, 没有很好的生物安全和防疫制度, 鸡群也养得非常好, 现在这么注重生物安全, 却常常出问题, 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 就是疾病的进化速度永远比我们的防疫水平快, 我们能够做的, 就是不断完善防疫制度, 永远做前面的20%, 把一些企业甩在后面, 这样才能保持经久不衰, 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2) 逐步减少农村小养殖户, 利于疾病控制
我国的防疫比较难, 主要的一点是饲养点多, 较分散, 并且农村小养殖户较多, 小的养殖户往往疏忽于防疫和接种疫苗, 这就给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一种途径——易感动物, 并且小的农户饲养品种较多, 各个品种之间的抵抗力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防治难上加难。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现在有能力做好农村散养户的疫苗接种, 疾病监控等工作, 相信这一点会越来越好。
(3) 注重病死鸡的处理
病死鸡是传染源, 在疾病流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目前除了一些大型公司设有专门的病死鸡处理系统外, 很多中小公司根本没有这个设施。相对设施的欠缺, 更主要的是意识上的随意,“一丢二仍三不管” 现象随处可见, 有的病死鸡可能还出售, 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的传播。江苏京海集团投资 2 000万建立有机肥处理系统和专门的病死鸡处理, 全面处理垫料和病死鸡, 对于疾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
2 政府部门更加严格把关
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 监督起点要高, 服务起点要低, 一方面, 监督要严,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例来处理一些事情, 如种源的引入和鸡场执照的审批, 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办理。另一方面服务要细, 鸡群健康检测, 指导和扶持企业、 农户做好饲养、 管理以及鸡病、 病死鸡的处理, 给予合理化的处理意见, 反过来想也是为企业好。监督起点高, 限制了一些不达标的企业竞争, 服务起点低, 更能了解目前基层情况, 更加贴近第一现场, 能提供指导性意见。
畜牧业家禽协会对于行业应有指导作用, 协调各个厂家对于市场合理分配, 由于白羽肉鸡祖代 100%依靠进口, 这相对而言就容易多了, 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同时积极正确引导规模扩大, 避免盲目扩张。
3 继续正面宣传白羽肉鸡
白羽肉鸡的育种, 可谓是人类培育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节约了大量的粮食资源, 创造了优秀的蛋白质来满足全世界人类的需求。但是在我国, 很多人对于白羽肉鸡一直存在一种误区, 认为生长速度快是 “激素” 所为, 又加上这两年媒体舆论报道的“速成鸡”、“禽流感”, 提醒大家不要接触活禽, 导致很多老百姓谈鸡色变。实际上, 我们全国白羽肉鸡企业没有一家规模养殖场检测到H7N9, 并且从事养殖、 生产、 销售的4 000万人也没有一个人感染。所以, 请媒体报道专业一点, 先了解核实, 再报道,不要冤枉了白羽肉鸡。
4 一条龙企业的效益正逐步凸显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 2014年国内大型食品加工厂的采购量及产品价格跌至 4年来新低,价格和用量分别下降 13%和 11%, 原因是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专有养殖场, 据国内某知名上市公司数据统计, 由于新投产了 20万套父母代厂以及下游配套设施, 从社会上采购的白羽鸡肉比往年少 25%, 对于一些中等的屠宰场冲击很大。
5 祖代场家齐心协力, 共同拯救白羽肉鸡白羽肉鸡自 2012年后已经连续近 4年亏损,如果大家再不行动起来, 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将很困难, 唯有等待市场经济调控来达到平衡,但那时社会资源浪费已不可估量, 这也是我们祖代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 大厂先表率, 小厂再跟进, 只要心往一处想, 相信白羽肉鸡的市场会处于正轨。
五 总结
30年前, 我们还不是很了解白羽肉鸡, 30年后的今天, 我们已经成为鸡肉产出第二大国, 但和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饲养规模、 一条龙企业占比、 全自动化程度、 疾病控制、 出口占比等等, 相信通过我们所有白羽肉鸡行业人的共同努力, 30年后我们一定能实现白羽肉鸡现代化。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