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猪肉消费,测算需求总量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博亚和讯
目前猪肉需求主要呈现以下变动特点: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结构中趋于稳定,2005年以来猪肉消费占比基本不变;猪肉总需求量继续增长但增速趋缓。总体上,经过测算,国民经济平稳,肉类消费结构稳定。
长期以来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1980年以来肉类消费结构出现两次快速变化,首先1989年至1996年是牛肉消费的快速增长,紧接着1997年至2014年羊肉消费的占比的快速增长。在2005年之后肉类消费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猪肉消费占比保持在85%的水平。肉类消费结构的改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居民收入的提升,二个是饮食习惯的变化。
居民收入的提升增加牛羊肉需求。相对于猪肉而言,牛羊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所以收入提升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体现在牛羊肉的消费量增长上。高收入家庭的牛羊肉消费量显着高于低收家庭,且猪肉消费占比相对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收入的增加将带来牛羊肉消费增多。其次,受到中国部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和西方餐饮习惯的影响,我国多数人口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牛羊肉需求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和文化融合趋于平缓,肉类需求结构也趋于平缓,目前猪肉消费占比仍然处在高位。
剖析需求结构,分类需求测算
我们将猪肉的需求划分为城市家庭消费需求、农村家庭消费需求、餐饮业消费需求、企业消费需求、学校消费需求、机关消费需求、医院消费需求。其中城乡家庭消费需求、餐饮业消费需求和企业消费需求对猪肉的总需求量影响较大,需要进行逐一测算。而学校、机关、医院的猪肉消费量占比稳定,最后按照占比10%计入总需求。
收入增速减缓抑制家庭猪肉需求增速
由于城乡家庭猪肉消费能力有所差异,城镇化率带来的城乡人口变化趋势不同,所以对城乡家庭分别进行测算。城乡家庭猪肉需求总量测算方式如下:
城乡家庭猪肉需求=城镇家庭人均猪肉需求ⅹ城镇人口+农村家庭人均猪肉需求ⅹ农村人口
其中城乡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依据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进行估算。
城乡家庭人均猪肉需求的估算
随着惠农政策的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改善。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差值先减小,后续有稍稍增大,从2004年以来保持稳定。
家庭可支配收入对家庭的消费支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城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城乡居民人均猪肉需求增速下降,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明显,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稳定。预计城乡家庭人均猪肉需求增长减缓。
城乡人口的测算与家庭猪肉消费总量的测算
2000年后我国城镇化率一路高速增长,在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国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城镇常住人口将进一步增加。
依据IMF对我国未来几年人口的预测,以及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预测,推算出我国在未来几年的城乡人口情况,结果显示城镇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
城镇化的推进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城乡人口的分布结构。由于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涌入城镇并逐渐带领家庭迁入,使得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这也带来城镇家庭猪肉消费总量增加、农村家庭猪肉需求总量下降,最终形成较大的剪刀差,并且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趋势。
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城乡家庭的猪肉消费增速也相对缓慢。
餐饮业回暖猪肉需求缓慢增加
餐饮业猪肉需求的测算主要依据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的餐位数、每人每餐猪肉需求量计算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的猪肉的需求量进行计算。最后依据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规模占餐饮业整体规模,计算餐饮业整体猪肉的需求量。计算总公式如下:
餐饮业猪肉需求=连锁餐饮餐位数ⅹ换台数ⅹ餐均猪肉需求ⅹ有效天数÷连锁餐饮占比
限额以连锁餐饮企业猪肉需求测算
依据国家统计局分类统计信息,可以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划分为正餐类,快餐类和其他,并得到各类连锁餐饮业的餐位数。
依据2009年到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高收入及最高收入人群人均每餐猪肉消费量平均值的2倍定为正餐类人均每餐猪肉需求量,即78克;将中等及中等偏上人群人均每餐猪肉消费量平均值定为快餐类人均猪肉消费量即37克。
连锁快餐类餐饮业和连锁正餐类餐饮业的餐位增速有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两者呈现一种互相替代作用。且正餐类餐饮业的增速相对快餐类餐饮业增速有滞后一年的关系。
2012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来,高端餐饮业业绩下滑严重,而大众型餐饮近年增长迅速,刺激了高端餐饮业积极转型开发大众型餐饮业务。部分中高端餐饮企业未来几年的扩张计划可以看出,普通人民外出就餐消费能力变强。
餐饮业猪肉总需求测算
连锁餐饮业是餐饮业组成部分之一,经测算其规模占餐饮业总规模稳定在5.4%到5.5%。在2014年以后的的测算中我们假定该占比不发生改变,取最高的5.56%带入计算。
餐饮业的规模直接影响到餐饮业的当期猪肉的需求。居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外出就餐增加、餐饮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餐饮业增长的原始动力;而三公消费的限制是近年抑制餐饮业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整体猪肉需求下滑,而2015年有望回升。
宏观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猪肉需求增长缓慢
企业的猪肉需求用于食堂工作餐的需求。通过预估城镇、乡村就业人口数,城镇、乡村每餐人均猪肉消费量,来测算企业猪肉需求。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猪肉需求=城镇就业人口ⅹ城镇餐均猪肉需求+农村就业人口ⅹ农村餐均猪肉需求
由于农名工的特殊性,我们又将农村就业人口区分为乡村就业人口和农民工两部分。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加,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就业人口占比逐年增加。相应的农村就业人口逐年减少。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工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不景气,导致农名工进城务工趋缓。依据政府预计的城镇新增人口数,给定未来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量为1000万人;农村就业人口减少量每年递减50万人;预估2015年农民工增幅下降为1%。
城镇人均每餐猪肉消费取城镇中等及中等偏上人群人均每餐猪肉消费量平均值,全年工作天数计52周共260天,2天计3餐。乡村人均每餐猪肉消费取城镇低等人群人均每餐猪肉消费量平均值,即30克。全年工作天数计52周共260天,2天计3餐。农民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范畴,猪肉需求介于城乡之间,取33克每餐的水平,全年工作天数计10个月共300天,每天计2餐。
测算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增速减缓背景下,行业不景气使得各行业用工结构发生改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趋缓,尤其是农民工增速下降严重。企业对猪肉的需相应发生改变。总体来看企业猪肉需求增速逐年下降。
猪肉总需求量测算--增速持续放缓
通过将家庭猪肉需求量、餐饮业猪肉需求量和企业猪肉需求量汇总,并计其余猪肉需求量占比10%,得到全国猪肉总需求量。
从测算结果看,2015年猪肉总去求继续增长但增速趋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压制了家庭猪肉需求的增长;餐饮业结构转型,高端餐饮转型缓慢,餐饮业景气程度有所回升,猪肉需求增长;宏观经济的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企业猪肉需求结构改变,需求增长逐年递减。
从未来几年猪肉需求结构上看,城镇家庭猪肉需求仍然占据高位,餐饮业猪肉需求占比增长明显,逐渐成为影响猪肉需求的重要构成之一。农村家庭猪肉需求占比逐年下降,企业猪肉需求增长缓慢,占比有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