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带给我们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4-30 来源:博亚和讯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H7N9等。H7N9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一、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自从2003年SARS暴发以来,我国的感染性疾病监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得益于我国科研工作者和政府预防突发性疾病的应急措施。SARS过后,我国建立了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近年又建立了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这使得此次疫情得以及时发现。
自上海出现第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以来,我国临床及科研医务工作者做出了快速反应,独立完成了病原的检测、鉴定及新型重配病毒毒株的报告及共享,得益于我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络的不完善,医务工作者对疫情判断的敏感性,以及我国^验室科学建制的严谨和先进性。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临床机构反应快速,通过良好的病例报告制度,可以快速全局把握人H7N9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并组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疾病源头及传播途径,及时关闭了活禽市场,及时遏制了疫情发展的迅猛势态。全国自上而下有效的组织管理是保证此次疫情得以迅速控制的关键。通过及时公布疫情,缓解了不必要的恐慌,并以开放姿态与国际各卫生机构合作,增进全球对疫情进展及病原本质的认识及预警。
二、对未来新型流感或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启示
新型病原对人类的影响是临床一线医生所面临的永恒的主题,对类似新型流感一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现和甄别也是我们临床、疾病控制以及基础研究学家在日常工作中要警惕和面对的课题。今后,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确保我们免受重创。
(一)加强对动物的监测:一些动物中低致病性的病毒在禽类间传播并偶尔在哺乳动物中适应性传播重配,可导致对人类高致病性病毒的出现,因此,应加强对动物间病毒传播情况的监测。提倡科学专业养殖、集中宰杀禽类、关闭活禽市场,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区居民一些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实现对感染源头的有效控制。
(二)加强对全球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监控能力: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出现急性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时,有必要加强我国相应的监控能力,及时甄别出输入病例,有效防控,谨防蔓延。考察组认为,为了防范将来可能发生的人传人现象,一定要继续加强早期监测。即使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感染病例在夏季可能会减少,考察组也强调必须对H7N9病毒保持高度的警觉,建议在中国所有省份开展并加强对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监测,以发现病毒的跨区域散播和病毒感染人能力的变化。同时,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威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继续保持与世卫组织和国际伙伴的高层科学合作、信息交流,以及共享毒株和基因序列。
(三)提高对类似散发病例的鉴别能力:对临床中遇到类似H7N9禽流感的病例,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临床对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的甄别能力,尽量使鉴别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力的关口前移,从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时,减少惶恐,增加信心。
(四)坚持信息公开,大力提升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提起10年前的非典,人们大多像是在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里面有人为了官位而撒谎,也有人为了两只而抗争。信息是否公开透明,光方法不得疫情信息是否可靠成了当时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似乎又把我们拉回了2003年,同样需要面对诸多的疑问,确诊者如何感染H7N9?H7N9能否人传人?黄浦江死猪是否携带H7N9病毒?家禽是否也是H7N9受害者?对此类公众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回答,但回答是否及时、权威、科学?值得反思。当灾难和疫情来临的时候,公众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民众拥有知情权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第一时间公布权威的信息,有效提升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三、H7N9禽流感对养殖业的启示
(一)关于家禽养殖习惯:坚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对养殖业和养殖户都是不小的冲击,有的养殖企业和一些个体养殖户,经不起H7N9禽流感给他们带来的损失,选择退出养殖业。如今鸡蛋行情转暖,养殖户面对H7N9禽流感的压力虽然减小,但是养殖户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并采取措施弥补养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加强养殖区和外环境的消毒工作,加强现场管理,尤其做好病死家禽的深埋处理。如加强农业公司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加大对养殖户宣传和技术指导,公司负责人周国胜则亲自到每一家养殖户讲解具体的防控措施。
2.迅速减少养殖保有量,减少成本支出,将损失降到最低,静观市场变化。据养殖户透露,当前正逢H7N9疫情的敏感期,家禽不宜急于出栏,尽量养着,否则极容易亏本。
3.为切实降养殖成本,多数企业采取了饲料自加工模式,减少了购买饲料的成本支出。如强联农业有限公司就通过自身努力,及时研制出成本较低的饲料,平均算下来,每天节约将近一半的成本,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这也只能是当务之急,不能做长远之计。
(二)关于家禽养殖方式:坚持转型升级,大力打造“养殖经济升级版”
从被大量扑杀的家禽,到黄浦江上漂浮的死猪,近期养殖业的一系列问题,都与我国传统养殖方式脱不开关系。散户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大大提升了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和监管工作难度。养殖规模小与养殖水平低,正是提升禽类品质、疫病监控防治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一大难题。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禽流感疫情给相关业者造成巨大损失,但同时也在倒逼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在保证产品供应的前提下,鼓励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的产业整合兼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化经营,实现更加高标准的生产模式。这不仅是告别“禽贱伤农”的需要,更可有效防止此前曾引发社会担心的滥用抗生素、饲育速成鸡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安全的食品。从长远看来,更需打造出一个“养殖经济升级版”,这才是对全国200万禽类养殖业者、对十数亿消费者最大的贡献。
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养殖经济升级版”。散户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不但大大提升了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也加大了监控防治的难度。养殖规模小与养殖水平低,正是提升禽类品质、疫病监控防治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一大难题。从这个角度看,尽管H7N9流感疫情给相关从业者造成巨大损失,但同时也在促进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在保证产品供应的前提下,鼓励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的产业整合兼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化经营,实现更加高标准的生产模式。这不仅是告别“禽贱伤农”的需要,更可有效防止之前曾引发社会担心的滥用抗生素、饲育速成鸡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安全的食品。
(三)关于家禽保险政策:坚持服务于农,力争于养殖户“风雨与共”
1.创建家禽疾病风险防范基金,适度降低家禽保险费率
面对当前主要销售地活禽交易市场封闭的现状,联系有冷冻车间的屠宰场,采取屠宰加工、冷冻贮藏的处理方法,确保活禽不受病毒感染,等待疫情稳定后再销售,降低企业损失。
虽然家禽保险对家禽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我国的家禽保险却长期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家禽业利润率低、生产者收入低、保费高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养殖者不是不想购买保险,而是因为费率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鉴于家禽保险属于高风险、高赔付的险种,商业性保险公司迫不得已提高了费率,有些地区保险费率维持在10%左右,远远高于财产、人身意外伤害等险种的保险费率。从近年来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快速发展的经验来看,如果国家能够把家禽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对于家禽保险覆盖面的提升,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建议政府应该牵头、企业参与,共建养殖业疾病风险防范基金,或者参考水稻、蔬菜保险的做法,由政府和养殖户共同承担投保费用,当发生较大疫情时,使养殖户可获得一定赔偿,分化风险,为中国特色的家禽业发展保驾护航。
2.探索家禽保险的补贴机制,推动保险加快落实
对于当前的家禽保险,业界普遍认为,由于风险大、赔付率高,保险公司开展家禽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受风险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在已开展家禽保险的地区,养殖企业和农户的投保积极性也不高,相对于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家禽保险的覆盖面相当低。为此,建议国家可先设立试验点,率先建立具有调节性的保费补贴制度,根据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养禽业的实施情况,制定保费补贴力度,使得农户缴纳的保费与市场行情挂钩,农户承担保费比例在8%-12%之间。同时,要加大赔付金额,建议与市场公允价值联动接轨,按照标的物市场价值或一定比例确定保额,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投保积极性。最后,由于目前投保农户较少,导致保险公司相对运营成本较高,政府可在前期补贴保险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3.创新开发家禽保险产品,满足养殖户的多层次需求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家禽保险,保险的品种包括种鸡、蛋鸡、肉鸡等;要承保的多是自然灾害类导致的养殖损失。据了解,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保险理赔的数量不会太大。因为目前家禽养殖险并未将禽流感列入保险条款中,因此,很多由于此次禽流感疫情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家禽养殖企业和农户,无法获得保险赔付。为此,建议国家引导保险公司,在已经开展了家禽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扩大养鸡保险的覆盖面,相应保险产品的开发很关键。通过不断完善保障范围、条款费率,提高保障程度,开发出对广大养殖企业和农户有吸引力的产品,并辅之以更好的服务,家禽保险的覆盖面才会越来越高,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此外,家禽保险不仅仅限于保障家禽的意外风险,应延伸到食品安全领域;如果推出家禽价格保险将进一步降低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利益。
4.深化农业保险市场化力度,引导提高保险人参与积极性
据《农业保险条例》规定,政府的角色是引导,农业保险应该是市场化操作,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据保险公司透露,目前全国农业保险条款核心条款基本由政府把控,保费、保额、保障水平、保险标的等一切由政府决定。本应由保险人自负盈亏、自行负责的正常营业行为,却被政府把控、干扰,势必影响保险经办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关农业保险公司透露,针对当前情况,保险公司不得不严重跟随政府的指挥棒,政府鼓励,支持开展什么险种,保险公司就做什么险种,而不是尽量根据市场操作手法,最大限度的满足投保人(农民)的相关需求。
5.建立重大疫病补偿基金,作为养鸡保险的有益补充
当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发生时,政府通常扑杀疫点周边所有的家禽,并进行消毒、掩埋或焚毁等处理。此举意味着疫区内的健康、无病的肉鸡也要被处理掉,但是农户的这些损失不可能得到保险赔付,只能由政府出台临时性的政策补贴获得补偿。这就造成了部分农户为了减少损失,宁可不上报疫病情况,在肉鸡死亡之前售予地下加工厂,从而增加了疫病蔓延的风险。因此,建议国家成立养鸡重大疫病补偿基金,每年按照全省肉鸡总产值的一定比例注入资金,在发生影响整个产业的重大疫病时作为保险的补充,全面保障农户的利益。